中国足坛“最忙的人”,判了
被查两年多后,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原主任王小平一审获刑十年六个月。王小平曾因签发诸多罚单,而被球迷戏称为中国足坛“最忙的人”。
据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30日,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委员会原主任王小平受贿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王小平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十万元;对被告人王小平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松滋市人民法院于今年4月16日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
财新网报道,有知情人表示,法院一审认定王小平受贿金额为545万元,较检方指控的645万元少了100万元。《北京日报》此前报道,检察机关指控王小平涉案金额为645万元,王小平自辩无罪,辩护律师也做了无罪辩护。
任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十余年
2023年3月下旬,湖北省纪委监委官网发布消息,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监察调查。
官网信息显示,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是中国足协的专项委员会之一。其职责是对足协主办的比赛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予以处理,宣传、教育、引导足球活动参与者的良性竞争意识。
资料显示,王小平生于1959年9月,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1988年,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工作。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期间,王小平曾任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中心教授。
王小平到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任主任是在2009年。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在2009年的那次足坛“扫黑风暴”中,新一届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时任中国足协副主席、秘书长南勇在会上表示,新一届纪律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足协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对足球职业联赛的管理,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与以往不同的是,新的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主要由9位社会法律界人士和两位体育界人士组成,主任和副主任均由法律界资深人士担任。
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进行相对独立的工作,中国足协人士不再担任纪律委员会主任和委员。中国足协联赛部负责人担任纪律委员会执行秘书,但没有表决权,也不干预纪律委员会的工作。
王小平正是9位法律界人士之一,并担任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一职。2019年8月,王小平连任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直至2023年3月任上被查。
在王小平被查前,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中国足协原秘书长刘奕、中国足协原常务副秘书长陈永亮,以及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原主教练李铁等多人已被查。
王小平等人宣判后,有媒体提到,以国足前主帅李铁为切入口,从2022年11月开始了新一轮的足坛反腐,其中涉及的十几位足协相关人士全部宣判。
曾被戏称为足坛“最忙的人”
比起陈戌源、李铁等在被查之前就已经出圈的足坛人物,王小平的知名度相对来说并不高。
但在球迷群体中,王小平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这主要源于他是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其签名总能出现在联赛各类罚单之中。不少球迷因此戏称他为“书法家”、中国足坛“最忙的人”。
据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2017年,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曾开出多达279张罚单。这些罚单大多是因为场上违规违纪行为,对当事人处以停赛和罚款。
罚单的尺度常常引发足球业内讨论和外界热议。此前媒体提到,以2017年为例,当时效力于上海申花的秦升踩踏天津权健外援维特塞尔被禁赛半年;北京国安中场张稀哲掌掴对手被禁赛12场;上海上港外援奥斯卡持球闷人被停赛8场;当时效力于广州恒大的郑智没有与裁判握手被停赛4场……
媒体提到,这些处罚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球队的联赛竞争力。像秦升、张稀哲、奥斯卡都是当时各自球队的主力球员,甚至是核心,单赛季总共30轮比赛,动辄10场、8场的处罚,对于球队和联赛的影响可想而知。
尤其在关键的争冠、保级阶段,这种影响还会放大数倍。球员违规需要接受处罚,这是客观规则。但处罚的尺度,却多次成为球迷吐槽的对象,甚至引发俱乐部强烈不满。
作者:佟西中
编辑:孙晓波
